n116795

1952年,志愿军一哨兵站岗时偷偷溜走,全团急得找了一夜,次日他却抱着一堆罐头回

1952年,志愿军一哨兵站岗时偷偷溜走,全团急得找了一夜,次日他却抱着一堆罐头回来。团长朱玉荣一拍桌子:“反了天啦!”哨兵吓得一哆嗦:“我发现了敌军一个秘密。” ​ 1952年,孙占鳌抱着冲锋枪蹲在哨位上。要说这小子眼神是真尖,隔着老远就瞅见对面美军阵地上人影晃动。 那是上甘岭战役打响前的冷夜,北风刮得掩体帆布“哗啦”响。孙占鳌盯着美军阵地看了半个钟头,越看越不对劲——平时这个点早该熄灯了,今晚却总有手电筒光在铁丝网后晃,还隐约传来“哐当”的碰撞声,像是在搬重物。 “不对劲。”他心里嘀咕。这阵地上的美军是“少爷兵”,白天罐头面包扔得遍地都是,夜里却反常地忙活,难不成在藏什么?他摸了摸肚子,早上喝的稀粥早消化完了,全团战士每天就两顿高粱米,连咸菜都按片分,美军那边却……他咬了咬牙,一个大胆的念头冒出来。 下哨时间还没到,他把枪靠在掩体上,解下绑腿缠在手腕上——这是他老家爬树的法子,防滑。借着月光猫着腰往美军阵地摸,离着还有百十米,就听见铁丝网上的铃铛响,赶紧趴在雪窝里,看着两个美军巡逻兵叼着烟走过,军靴踩在雪上“咯吱”响。 等巡逻兵走远,他摸到铁丝网下,发现有个地方的木桩松动了,估摸着是之前炮弹炸的。钻进去时,裤腿被铁丝勾破个大口子,冷风往里灌,他却没工夫管。顺着声音摸到一片树林,嚯,好家伙!几顶帐篷亮着灯,里面堆着小山似的箱子,印着“SPAM”的罐头 logo 在灯光下晃眼——这是美军的午餐肉罐头,他们连见都少见。 帐篷外就两个哨兵,正靠着树干打盹。孙占鳌心突突跳,瞅准机会蹿过去,抱起两箱罐头就往外跑。箱子沉得要命,他一路跌跌撞撞,好几次差点摔倒,美军哨兵的呵斥声在身后响起,子弹“嗖嗖”从头顶飞过,他头也不回,连滚带爬钻出铁丝网,跑回己方阵地时,棉衣都被汗湿透了,冻得硬邦邦的。 第二天一早,他抱着罐头冲进团部,就挨了朱团长一顿骂。等他结结巴巴把看到的都说了,团长的脸色慢慢变了,抓起一个罐头掂量着:“你是说,他们在这藏了个物资库?”孙占鳌点头,从怀里掏出张皱巴巴的纸,上面是他用烧黑的木炭画的草图:“帐篷后面还有卡车印,看样子是刚运来的,守得不算严。” 朱团长盯着草图看了半晌,突然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你小子,胆子比山头还大!”当天下午,团里就组织了突袭队,按着孙占鳌画的路线摸过去,不光端了这个物资库,还俘虏了五个睡懒觉的美军,缴获的罐头、饼干够全团改善半个月伙食。 庆功会上,孙占鳌啃着香喷喷的午餐肉,脸红得像关公。朱团长在全团面前说:“孙占鳌这不是溜岗,是给咱摸来了敌情!打仗不光靠死守,还得有这股子机灵劲儿,敢在老虎嘴里拔牙!” 有人说他冒险,可孙占鳌总说:“当时就想着,他们有那么多吃的,说不定还有弹药,不弄清楚,咱阵地都不安稳。”那年代的兵就是这样,肚子饿得咕咕叫,眼里却盯着敌人的软肋,哪怕自己受点罪,也得为队伍找条活路。 你说,这哨兵的“溜岗”,是鲁莽还是勇敢?在物资匮乏的战场上,这种带着点“野”的机智,是不是比死守规矩更管用?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讨论。